2022年8月28日《群众新闻》
又到了石榴上市的季节。提起石榴,怕是令很多人都感到又爱又恨。爱它,一个个红宝石般晶莹的果粒富含清甜、爽口的汁水,一把放进嘴里,久久令人回味;恨它,剥起来费劲,吃起来麻烦,可偏偏一入口中,就再也停不下来……
这一期,我们请陕西省石榴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马瑜博士带我们了解让人“又爱又恨”的石榴。

石榴(A)、番石榴(B)和榴莲(C)三者唯一的共同点仅在于都有一个榴字。
万里殊方种
东随汉节归
让人爱恨难舍的石榴,其实并非我华夏大地的本土风物。《中国植物志》上的描述是这样的:石榴属于石榴科石榴属,多年生落叶灌木或乔木,原产巴尔干半岛至伊朗及其邻近地区。
石榴是如何引入中原的?主流的看法是张骞出使西域,回国复命时给汉武帝顺手捎的“伴手礼”,当时一并带回的还有葡萄、苜蓿等当地特产。但是,遍寻汉代的史料,笔者也没有发现有明确的相关记载。后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,主要出自西晋张华笔下:“汉张骞使西域,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”(引自《博物志》)。这里所说的“安石国”,可能就是历史上曾经称霸伊朗地区的安息帝国。石榴也因此被称为安石榴。而“石榴”作为物名,还得感谢七步成诗的大才子曹植:“石榴植庭前,绿叶摇缥青。丹华灼烈烈,灿彩有光荣……”(引自《弃妇诗》)

春季的石榴嫩芽。
所谓“榴”,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:从木,从留,意为树木丹实垂垂如赘瘤。在这个处处看脸的世界里,带“榴”字的水果实在不算多。我能想到的,就只有榴莲、石榴和番石榴了。
榴莲自不用提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,但番石榴和石榴可是完全两码事。番石榴属于桃金娘科番石榴属,是一种原产自南美洲的热带乔木,直到17世纪才传入中国。
相较于桃、李、苹果这些水果界树丁兴旺的大家族,石榴属现存于世的只有两个物种,一种就是我们常吃的石榴;另一种只生长于索科特拉岛(位于印度洋西部的海岛,靠近阿拉伯海与亚丁湾的交接处),因从未被人类驯化,基本上算是野生石榴的远祖。
也解春留住
枝繁花葳蕤
在汉代,之所以引入石榴,最初的本意并非为了吃它的果实,而是将其作为异域奇珍栽植于上林苑、华清宫这样的皇家园林之中以供观赏。长安也因此成为石榴在中原的发源地。据陕西省石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晓成研究员考证,在西安临潼区现存石榴古树群落19个,700余株。目前国内成活时间最久的石榴古树,就是西安华清宫内的贵妃手植榴了,相传乃杨玉环亲手栽种,距今已历经了千年沧桑。因为有如此渊源,1986年石榴被正式认定为西安市的市花。

西安临潼华清宫栽种的贵妃手植榴。 韩建新 摄
石榴可作观赏,主要仰仗于它美丽的花。花有多种颜色,红的、白的、粉的甚至还有杂色的,但以红色最受人们喜爱。“微雨过,小荷翻,榴花开欲燃……”(《阮郎归·初夏》苏轼 )。石榴自五月始花,可一直持续到七月。花期长,开花量大,苏东坡的一个燃字,把石榴花的生机与美艳描绘得淋漓尽致。
榴花虽艳,却不争春。“五月榴花照眼明”(《题榴花》韩愈),等到百花开始凋零时石榴花才闪亮登场。物候的特性在擅长以物喻人的文人墨客眼里被赋予了清丽脱俗、与人无争的雅趣。自魏晋起,石榴便走出汉家皇城,成为了士族文人喜爱的庭院植物。待得五胡乱华,衣冠南渡,石榴也随之被带到了长江以南各地开枝散叶。
到唐宋时,文人对石榴的喜爱达到顶峰。据统计,仅《全唐诗》中收录的关于石榴的诗多达90多首。其中白居易的《题山石榴花》:“一丛千朵压阑干,翦碎红绡却作团。风袅舞腰香不尽,露销妆脸泪新干……”,大诗人将石榴花比作美人,实在是最恰当不过。

各种颜色的石榴花 陕西省西安植物园 寻路路摄
美人如花,自古便是对女性美的最高评价。为了能够得到这样的褒赞,以花为名算是父母对子女最好的祝福。维吾尔族中常见的女性名字“阿娜尔古丽”便是石榴花的意思。而中原的汉族妇女不满足于此,勤劳智慧的她们从石榴花中汲取灵感,创造出了一款流传千年至今不衰的时尚之美——石榴裙。即便是千古独一的女帝武则天,当年也是这红裙的忠实粉丝。
看朱成碧思纷纷,憔悴支离为忆君。
不信比来长下泪,开箱验取石榴裙。
—— 《如意娘》 唐 武则天

《唐簪花仕女图》中唐代女性身着的石榴红裙
生来多子嗣
君意实难遂
石榴果实在花后开始发育,最终会长成一个球状浆果。果内含有大量的种子,石榴学名中的种加词granatum的意思就是“多籽的”。这个特点,在崇尚生殖文化的农耕时代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期望,成为寓意“多子多福”的象征。至今,在中国的北方,民间婚嫁之时仍然会在婚房内摆放剥开果皮露出籽的石榴,作为对新婚之家的美好祝福。
前文提到,吃石榴最让人痛恨的麻烦就是吐籽。如今科技发达了,无籽西瓜早就大行于世,那么能不能也开发出无籽石榴呢?很遗憾,不行。因为,我们吃到的肉质多汁的那个部位,其实是石榴种子的外种皮。
没有了种子,皮之不在毛将焉附?

所以,只有两种办法可以改善石榴的口感:一是,把石榴的种子变得更小,同时将外种皮变得更加多肉多汁,这个思路是千百年来我们老祖宗一直不懈努力的追求;二是,改变石榴籽中木质素的含量,让它变软,软到我们可以下咽。如今市面上广受欢迎的软籽石榴,就是采用了第二条策略。而这个软籽石榴,则是20世纪80年代从突尼斯引进的品种。东西方文化的差异,使得人类对于同一物种的驯化走上了不同的道路。不过好在殊途同归,让今天吃水果的我们能有更多的选择。
药食皆可用
名种遍海内
对于石榴的评价,西晋潘岳赞曰:“榴者,天下之奇树,九州之名果”(引自《安石榴赋》)。这个评价一点也不夸张,除了观赏和当作水果,石榴浑身都是宝。花、果、籽、皮、根中的物质成分不同,其用途也不尽相同。果实中富含钙、磷、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C等营养素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石榴汁不仅能生津止渴,还具有显著的醒酒功效。而果皮和根中,富含鞣质、生物碱等,不仅可以制作染料,还具有“止涩泻痢,疗蛔虫”等疗效。石榴籽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,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。近年来,除了将其作为化妆品的活性成分外,还有研究表明其对于癌症、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的预防具有一定效果。石榴叶和花中,含有花青素以及木麻黄宁等多酚类化合物,将其制成茶饮具有保肝养胃、降压降脂的功效。
由于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较好的适应性,历经千年,石榴在引种各地后,逐步适应当地的风土,经过人们的选择、栽培,形成了丰富的类型和地方品种。据文献考证,在清代以前有记载的地方食用品种就已经有20多个。此外,还产生了大量的观赏品种。到了现代,随着我国对于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选育的不断重视,石榴的品种数量已达300多个。而纵观全球,在以色列、土耳其、突尼斯、印度、伊朗、墨西哥、美国等石榴生产大国,也选育了大量优良的品种。石榴,已经成为继葡萄之后,又一个世界性的知名水果。(专家简介:马瑜 发育生物学博士、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、陕西省石榴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)
参考文献:
1.李玉等. 中国石榴栽培史. 中国农史,2014,01
2.田益凡. 石榴在陕西的引种与推广. 农业考古, 2020,01
3.郭晓成等. 陕西临潼石榴古树资源调查分析. 果树学报,2017,34(增刊)
4.张显会等. 石榴的民族植物学.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,2016,35(02)
5.田花丽等. 药食同源石榴的开发应用研究进展. 粮食与食品工业,2022,29(03)
6.秦改花等. 石榴籽籽粒硬度研究进展. 果树学报,2021,38(5)